“交纳杨树华同志(已故)大额党费,十万元整。”在六盘水市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中心主任徐明的电脑上,记录下一笔沉甸甸的特殊党费。
2021年4月1日,徐明接到93岁已故退役军人老党员杨树华妻子江友娣打来的电话。
“小徐啊,我要替老杨交10万元党费。”
“江阿姨,您确定是10万元吗?”
“是的。”
“江阿姨,我再跟您确认一下,是要替杨叔向组织交纳10万元党费吗?”
“是的。今年是建党100周年,作为一名老党员,他感念党的恩情,这党费一定要交……”
徐明回忆说,如此巨大的数额,他也是第一次收到,电话里反复核实了三遍,才最终确认。
在世的时候交党费就年年不落一分,弥留之际,杨树华想到的第一件事还是交党费。
用他自己的话说,他们这一辈人是跟着共产党才过上好日子的,心里无时无刻不装着党,装着国家。
不发讣告 不葬墓穴 把骨灰洒进曾经战斗过的海南岛
“父亲临终前反复叮嘱我们,去世后,不发讣告,不开追悼会,不葬墓穴,骨灰洒进曾经战斗过的海南岛海域。”
杨树华女儿杨海丽红着眼说,父亲生前省吃俭用,交纳特殊党费是他的遗愿,回到生前为之战斗的那片海域是他最后的牵挂。
杨树华,黑龙江海伦市人,1928年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,8岁起在地主家养猪放马做长工。
小时候日子过得很苦,18岁时主动参军入伍、从戎报国,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解放战争时期,他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、平津战役、湘赣战役、两广追击战、解放海南岛等战役,一生荣立二等功一次、三等功两次,获嘉奖无数。
1959年转业来到贵州后,他火热投身地方建设,曾任水城特区商业学校校长、水城特区团委书记等职务,并于1983年再次穿上军装,在武警贵州省总队六盘水支队司令部任参谋长。
一身正气,雷厉风行。这是原六盘水市武警支队支队长李光绪对杨树华的印象。
“哪怕有再多缘由,开会迟到五分钟,门外罚站一小时。”李光绪说,老首长是出了名的铁面执纪,事事带头令行禁止、处处率先垂范做好表率,为党和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、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。
“那会刚刚组建武警部队,当时已经55岁的老首长依旧恪尽职守、任劳任怨,潜心研究武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,把毕身精力投入到部队建设上,为加强武警部队全面建设做出突出贡献。”
李光绪激动地说,这样一位老首长是他一生的榜样,而这笔特殊的党费,更是诠释了一名老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。“他以实际行动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,值得后辈永远铭记!”
一生严于律己 艰苦朴素 在国家需要时毫不吝啬
一件衣服一穿就是30年,吃饭常年都是极少的肉就着青菜加豆腐。江友娣说,现在生活好了,不能铺张浪费。
走进杨树华的家,几张简单的沙发,不大的电视,上了年代的木质茶几映入眼帘,处处彰显着质朴的生活气息。
据了解,离休后的杨树华依旧发挥余热,继续关心党的事业和部队建设。“他每天都会读书看报、准时准点收看《新闻联播》,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其他老同志分享,向他们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。”
杨树华一生始终把党性修养放在第一位,他说,是党给了他生命,是党教育他怎么做人。
入党73年来,他始终牢记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,全心全意为社会尽力、为人民服务。
江友娣告诉记者,疫情期间,他们老两口不仅主动响应祖国号召戴口罩、做好居家隔离,还在第一时间向云岩区红十字会捐款2000元。
“我们都是党员,也想成为抗疫志愿者,在国家危难之际做点事情,就像年轻时那样。”她说,要不是因为年事已高被婉言拒绝,自己也想身体力行去社区帮帮忙。
去年底,病情已经很严重的杨树华听闻曾经带的兵想一块来看望他,便颤颤巍巍地说:“心意我领了,别让他们来,别给组织添麻烦。”
女儿杨海丽回忆说,父亲要求很严,无论是对子女的教育还是工作,从不以权谋私,给子女“铺路子”“找关系”。
“他经常告诫我们,不能因为自己是部队首长的子女,就觉得可以享受什么特权。”
杨树华人如其名,育人树德、朴实无华。
从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走过,迎来如今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新时代,他深知,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,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之以恒艰苦奋斗、开拓创新取得的硕果。
这一辈子,他无时无刻不感念党的恩情,在生命垂危之际,依然念念不忘为党奉献自己最后的余热。
一笔特殊的党费,一生坚守的初心。
一颗炽热的红心,一种精神的传承。
沉甸甸的党费背后,印证了一个有着73年党龄老党员的赤子初心。
在建党100周年之际,杨树华用行动诠释什么是对党“坚守初心、绝对忠诚”的共产党员本色!